大视野2023夏季投资分享会“持有封基”老师精彩内容摘要

读书人学东西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去买本书。金老师买了一本中国菜谱,翻开中国菜谱问题就来了,里面都是非量化的词,比如说,盐少许,味精少许,爆炒片刻。这个少许到底是几克呢?现在烧了几十年菜了当然知道了,但当时搞不清楚,就是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后来才知道这个片刻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就是冲击金老师观念的第一个事情,就是量化是很重要的


【资料图】

当时真的是赶上了PC的好时代。其实那也是很多年以后才感觉到的,所以人有的时候很奇怪,在当时就感觉不到,也一定是事后才会才会明白过来。

感觉好像全世界的麦当劳味道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它的后面其实是一整套严格的量化管理。一个汉堡包烤多少时间,放多少佐料,都是有严格的规定。后来我们借助了这个方法,在服务体系也去做了这样一套管理。再后来,金老师自己做投资,也是借助这种方法和思路去做了一套量化模式。

以下为“持有封基”老师分享内容简介(篇幅所限,本文内容仅为分享内容的小部分摘要,更多信息请@大视野投资俱乐部)。

2023年5月27日上午,大视野2023年夏季投资分享会上,“持有封基”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寻找鱼多的池塘——我的投资观和方法论”的演讲。

金老师认为自己其实不是一个典型的价值投资者,用的方法论其实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实践以及在A股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不断去总结经验、不断的犯错误总结出来的。金老师此次想给大家讲讲自己什么时候做对了,什么时候又做错了,做错了以后又吸取哪些教训。

金老师认为自己其实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量化投资者。为什么会用量化这种方法去做呢?

金老师今年65周岁,刚刚领了老年证,而且生活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发源地——上海,大概是从2007年开始大规模做投资的。但其实金老师家有很多亲戚,不是从A股开始做投资的,而是解放前就是做投资的。A股刚开始应该是从买认购证开始,第一次买认购证的时候,那时还是三十块钱一张认购证,按照当时的就是黑市的价格,一张认购证平均大概可以赚到一万块钱。当时的工资是一百多块钱,第一次的时候要花三十块钱买认购证,大家都不知道到底能赚还是就是打水漂。第一次金老师想了老半天,其实当时一个脚已经踏进银行了,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

人就是这样奇怪,第二次金老师勇敢地冲进去,结果运气却不太好。有的时候运气真的是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第二次运气特别不好在哪里呢?金老师中了一个上海石化的认购证,就是S打头的那个上海石化,过了好多年之后股改才改成功,在06年、07年那个轰轰烈烈的大牛市以前,上海石化三块钱的股价的原始股的股价成本加上五块钱的认购证成本,加起来是八块钱成本,但价格就从来没到过八块钱。除了上海石化没赚钱,而中其他的好像都赚钱,但关键是金老师偏偏中了一个上海石化。所以金老师觉得自己的命运大概就跟证券是没缘分的了,十几年就从来没碰,一直到2006年年底才开始正式做投资。

06年年底的时候,机缘巧合才使得金老师走到了一条自己目前来看还算正确的路。机缘巧合的是当年看了银河证券的胡立峰老师写的一篇文章,就是关于封闭基金。虽然金老师看了以后当时也不懂证券、不懂A股,但是就记住了一点——买便宜的肯定没错。当年便宜到什么程度呢?打折最厉害的封闭基金,百分之五十的折价率。百分之五十的折价率意味着什么呢?举个例子,比如说买一股招商银行,假设是十块钱,但是你买了那个封闭基金,它如果含有招商银行的,百分之五十的折价就是相当于你五块钱去买的招商银行,而且这五块钱什么时候回到十块钱呢,它是告诉你一定时间的。比如说有十五年的封闭期,当时比如说已经过了七年了,那么八年以后,不管招商银行涨到多少,它价格价值几乎一定回到多少。也就是说你肯定比人家直接买招商银行的要多赚一倍的钱,而且是有确定性的。我们在投资里面其实有一个叫商之道的原则,就是你知道它什么时候能够回到价值这一点上去。

同样再举个例子,金老师07年也做了整整一年的港股。为什么做了整整一年的港股呢?金老师当时在联想,公司发了很多的期权,当时期权的面值是五毛三分钱,后来最高时候涨到十几块钱,金老师就行权了。行权了以后,以前钱在港股里面要回到大陆很困难,所以当年就做了一年的港股。金老师当时做的是一个A和H股的比价策略,以量化投资的形式,就是港股相对于A股越便宜的就去买,买最便宜的。从道理上来说越便宜,其折价也是越会收敛的。

金老师在2007年一年靠封闭基金赚了180%,所以会起这样一个网名“持有封基”。有人问说老师你现在是持有什么封基?金老师说,就像老婆饼里没老婆,夫妻肺片里没夫妻一样,只是留下一个记号。道理差不多,但是就是唯一一点是说,港股跟A股的A和H的比值,可能永远不收敛,甚至于这个剪刀叉越来越大了,就跟封闭基金在这一点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恰恰07年的大牛市,你去看一下历史的曲线就知道了,A股和H股的比值没有收敛。07年也做了一年港股,虽然是也没亏,赚了一点点钱,但是跟金老师在A股180%的收益率比,那是真是有天壤之别,所以金老师后来是再也不碰港股了,就躲过了现在这两年的这一劫。

那么金老师为什么会去做量化投资呢?要从几个故事讲起。

金老师在上海外婆家长大,八六年结婚,结婚了以后就自己要做饭。其实金老师和夫人两个人都是在外婆家长大,现在有一个最大问题就是隔代亲——溺爱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特别是由老人带大的孩子,所以两个人就从来都不做菜的。但是要单独开伙怎么办呢?后来我就去买了一本中国菜谱。本来金老师是寄希望于夫人,结果夫人自己说说她做的菜她自己都不要吃,那这个重担就只能落到金老师身上。

当时没有互联网,读书人学东西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去买本书。金老师买了一本中国菜谱,翻开中国菜谱问题就来了,里面都是非量化的词,比如说,盐少许,味精少许,爆炒片刻。这个少许到底是几克呢?现在烧了几十年菜了当然知道了,但当时搞不清楚,就是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后来才知道这个片刻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就是冲击金老师观念的第一个事情,就是量化是很重要的

金老师是九二年在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的感召下,下海去深圳搞计算机配件,后来做了三年做不下去了,因为实行增值税制度,像深圳那边的抵扣就成问题,金老师就上岸进了联想。进了联想最大的感触是,当时真的是赶上了PC的好时代。其实那也是很多年以后才感觉到的,所以人有的时候很奇怪的,在当时就感觉不到,也一定是事后才会才会明白过来。

为什么叫好时代,金老师当时一直做到联想中国区的服务渠道总监,每年做规划的时候,大概基本上都是把去年的量直接乘以2,也就有百分之一百的增长。这个行业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增长,是非常大的一个增长。到了2011年还在做渠道总监的时候,乘了1.7,百分之七十的增长,其实现在来看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长。如果你投资了一家公司,一年有百分之七十的增长那肯定是利好,但事后金老师想一想,其实就出现了拐点。但不管怎么样,当时的那段历史给了很多普通人机会了,金老师其实当时也是也是因为觉得是机会好、行业不断的扩展,一年被提拔为经理,两年就提拔为总监了。

金老师觉得这样的机会其实就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当经理管理一个团队是在座的几十个人都在现场,它是一种管理模式;金老师当年面临的问题是要面向全国,当时做过的统计是,全国县级以上的城市有两千两百八十七个都有公司服务网点,公司最多的时候统计有一万多名职工分布在两千多个不同的地方,就是传统的管理方法遇到了挑战。

比如说像麦当劳这种就是国际化的公司,在全球有好多好多的门店,他们是怎么管理的?虽然就餐饮跟服务是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也有同样的地方。当时请麦当劳的高级经理来讲的麦当劳的管理,金老师现在回想起来,总结一点其实就是量化的管理

金老师退休以后去了好几十个国家,如果没什么吃的就去找一家麦当劳,因为麦当劳比肯德基多得多,不像国内好像肯德基稍微多一点。金老师感觉好像全世界的麦当劳味道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它的后面其实是一整套严格的量化管理。一个汉堡包烤多少时间,放多少佐料,都是有严格的规定。后来我们借助了这个方法,在服务体系也去做了这样一套管理。再后来,金老师自己做投资,也是借助这种方法和思路去做了一套量化模式

金老师07年做投资的时候就一开始就用了量化管理模式。举个例子,虽然现在的封基基本上是走到末路了,也没有任何封基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金老师当时就总结了十几个因子,比如说价格、涨幅、净值每周的涨跌、净值的双周、一个月的涨跌,折价率、折价率的利用率、分红的比例等等,这些因子跟最后的涨跌都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一加一等于二,它是一种概率的关系,不断的去摸索这种规律,然后就取得了像07年180%的收益率。

但是投资的路并不是线性的。我们研究一家企业的时候往往会说,去年赚了多少钱,前年赚了多少钱,今年赚了多少钱,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是怎么样的。这时候其实很多人都犯了一个错误,叫线性外推,把一个公司的发展当做一个线性现象,去年赚一块钱,今年赚两块钱,明年赚三块钱,后年就一定赚四块钱。其实,如果世界是那么简单的,那么人人都能够通过投资赚钱,就没人去打工了,这个世界就不可能存在。所以,我们对于投资的认识其实也是一步一步进行深化的

“持有封基”老师给大家讲述了自己量化投资的进化历程用广度替代深度的投资方法和选择鱼多的池塘的理念和方法、在可转债、封闭式基金、股票等领域相关的投资实践经历总结了满仓轮动不择时和敬畏市场多分散的投资方式分享了多年来对寻找小散的优势和拒绝成功路径依赖的投资感悟,最后介绍了量化投资方法和自己常用的量化工具

“持有封基”老师视频详情请@@大视野投资俱乐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