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22年半导体设备销售1076亿美元,其中大陆283亿美元。
芯片制程缩小,逐步达到物理极限,设备成本大幅攀升。公司转向通过新的芯片设计架构和芯片堆叠方式来实现更优的芯片性能。因此也产生了新的设备需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预计年内能发布。
主要用在PECVD和PEALD,可以用到多重曝光,适用于金属、金属氧化物、
沈阳,4.2万平方米,规划产能200台(一班倒),如果两班倒,可以做到400-500台。上海临港
一期,80台(一班倒)。上海临港二期,4万平方米,规划产能400台,预计25年投入。
国内下游客户扩产,需求旺盛,并不是单一客户的扩产。拓荆产品进入到了60多个生产线。公司客户源分散,结构健康。22Q4和23Q1都在稳步增长。
拓荆2010年一直到16年都是主做PECVD,早期国内没有存储客户,所以公司主要集中在逻辑。16年之后,长存、长鑫成立,早期国产化率低,随着公司产品成熟,验证进展较好。公司在逻辑芯片已经全部覆盖,在存储是28nm以上。
预计接下来存储进展都会比较快。
键合设备是为后摩尔时代所准备,在国内光刻设备受限的背景下,公司对其市场和技术前景都非常看好。现在主要是在体外孵化。已经在客户端运行8个月,指标都达到了预期。公司目标肯定是国内做到第一,也认为能在国外获得份额。
公司客户多元化,结构比较健康。公司客户分布均匀,产品也丰富,并没有特别大的客户。
与中微公司合作关系较好,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公司保证不会去做刻蚀。
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不方便回答。
22年整体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是下降趋势,23Q1增加主要是因为营收下降暂时所致的。营收是后置的,费用是前置的。
ALD最近一年有5-6家公司进入,主要看客户。拓荆从16年开始做,17年第一次出货,ALD在逻辑应用,28nm以下,在存储方面的技术不太一致,这两年开始放量。公司做了6年,才通过客户端考验。所以还是要看竞争对手在客户端的应用情况。真正大批量生产的只有拓荆设备,其他还是处于小众市场的设备型号。拓荆聚焦于国内空白市场,帮助客户突破技术空白。
公司的研发投入,超募10亿,有9亿是去扩大ALD研发投入和产业基地建设。公司在过去2-3年投入了12亿在ALD,进行比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
PECVD起到了结构性和功能性作用,肯定会是占比最大的。ALD的应用主要看国产28nm以下上量的进度,以及存储扩产进度。公司的规划是PECVD为主,其他技术(ALD\SACVD\HDPCVD)估计就是20%左右。
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不方便回答。
存货结构占比70%都是发出商品,其他是原材料采购。主要是因为公司产品销售增加所致。公司供应链正常,已经多元化,影响小。
公司所有研发都是围绕满足客户生产需求,公司打造了自动化平台,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但因为是一个平台,所以不会去逐个技术划分占比,会有个总体投入体量。确实是底层技术有通用性,公司不需要去打造底层技术,直接在应用层研发。研发效率高。
而且很多产品模块都是经过了客户验证,在新产品出来后,只需要验证新产品中的新模块,原来模块不需要验证,效率也是进一步提升。
公司的软件系统足以媲美国际大品牌。
分产品来看,成熟产品和在验收产品。成熟产品,公司的开机率和一流厂商相比经基本一致92%左右。验收产品就难说了,还没流片,不好判断。
公司对标欧洲EVG,占存储90%以上份额。订单指引很难判断。
公司库存量就是体现了发出商品,有6台,还在客户验证中。
主要是晶圆对晶圆,公司认为这块市场会更大。
对公司没有影响,拓荆是国际化公司,遵守全世界法规。美国有新的规定,公司会去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