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一个笑话,耶伦邀请俄罗斯重新返回Swift系统。俄乌战争打了才一年,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都还没过技能冷却期就想收回来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些工具的使用是一次性的,用了就会作废。swift的金属制裁属性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平台如果从一个中立交易平台变成某个国家的制裁工具,那么这个平台的中立性就会消失,一旦失去了中立属性,工具就必然会被某方放弃。向俄罗斯就宣布,未来将只会使用卢布和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的工具。

老美可能没有想过俄罗斯的粮食和能源在全球的刚性需求会这么大,制裁真正实现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之前我有聊过人民币,在未来的全球贸易当中将会占有越来越多的比例,现在有了更量化的数据来佐证。

在23号的国常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国际司司长称,在去年全年的货物贸易中,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同比增长了37%,人民币在总贸易规模中的使用比例已经达到了19%。而今年我们在推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件事上更努力了,明后年人民币的渗透率增长可能会更加迅猛。

过去20多年,房地产是我们货币增发的一大蓄水池,正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增长吸纳了大量资金才使得经济没有出现通胀。未来国际贸易当中会使用越来越多的人民币,而国际贸易也将会成为我们货币增发的一个新的蓄水池。

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疑惑,之前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制造业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总的贸易规模还能怎么增长呢?

以这几天在上海举行的国际车展为例,过去我们拿着卷尺去丈量日本车,而今年开始,则出现日本人拿着卷尺去丈量我们的国产车的情况。在汽车制造领域,我们已经抹平了一些差距,并且在未来几年可能就会实现超越。

我们未来的对外出口将会从原先的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移,而这些高端制造业包括像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都会成为未来出口的主力,这些高附加值的产业的规模会更大。所以我认为这一些板块未来都不太可能会成为长期套人的板块。

虽然这些板块在国内的发展短期已经置顶,但是如果算在全球的渗透率,这些产业才刚刚起步。未来这些板块的深度调整都应该是买入的机会。

周五清仓了海康威视、5getf,卖出了一半的芯片etf,总仓位降低到了70%。经过年后这一波持续的上涨,这些板块已经到了压力位。在一星期之前就已经能看到趋势衰弱的迹象了,而周五的这一波大幅度调整,极有可能会把泛科技类股票从趋势的强侧拉回到弱侧,至少是拉入横盘震荡期。

至于这个板块何时能够卷土重来,主要还是要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在下半年的“新闻”有多惊爆。

这几天上海车展传出的另外一个不好的新闻是不少网红大v回来之后核酸检测阳性,这就让人隐隐对疫情反复出现一丝担忧。当然今时不同往日,疫情反复不可怕,关键还是防疫政策是不是会反复。只要不做新冠检测,就不会有新增确诊,只要没有新增确诊,防疫政策就不会加强。而一旦熬过了这一关,我认为国内经济复苏的向上空间就会打开, A股的模式也有可能就会从泛科技切换到强复苏这条赛道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