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启示:

中午吃饭,谈论起货币宽松、财政积极,为什么经济还不活跃。钱到底去哪儿了?物价不会上涨吗?房价不会升高吗?这真是一个问题,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也会思考这些问题。


(相关资料图)

决定经济活跃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大概是消费需求吧。决定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是什么?是收入吧,说的更精准一点是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流。收入很高,如果需要还贷款,那就不能算是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流。即便你很富有,但你只拥有资产,没有现金,你也不会消费。有时候,你有一定的现金,你还是不会消费。因为影响你的还有未来的收入预期。如果你觉得不控制消费支出,会影响未来的生活,你当然还是不会消费。

好了,决定你消费需求的因素,大概有两个:一个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一个是未来的收入预期。

当下,人们的资产状况如何?国家、企业、个人都是高负债。由于长期的畸形发展,我们拥有的资产很多,但更多的不是生产性资产,而仅仅是用来居住生活的房地产。由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导致外贸收入下降,进而影响到企业、居民收入下降,迭加新增人口下降,人均居住面积增加,房地产的发展出现了拐点。特别是,国家宏观政策“房住不炒”,对房地产信贷政策的收紧,也加快了房地产发展形势的转向。有人说,国家不会再鼓励发展吗?这是不可能的。一来需求不会无止境,总有掉头向下的一天;二来最关键的是,国家资源是有限的,长期畸形的发展,已经严重阻碍了其它产业的发展,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衡。未来政策会给房地产一口续命汤,但房地产绝不会再次大发展。

房地产行业的收缩,会导致房地产价格的下降,进而导致企业、个人资产缩水,净资产下降,负债率上升。这时,企业、居民考虑更多的是什么?不是扩大再生产、不是改善生活需求,更多的是尽快还贷,降低负债。因为对未来的预期不佳,有了收入,更多的会去存款,去保障未来生活所需。这时候,信贷肯定需求不旺。即便存款利息下降,贷款利息下降,人们也不会去借贷。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国家负利率也没有刺激到经济增长的原因。

三年疫情加重了这种趋势的发生。

虽然货币政策会越来越宽松,虽然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但调动企业居民生产、消费的积极性依然艰难。有人问,钱都到哪儿去了?一方面,储蓄增加,银行不缺钱;另一方面,银行信贷走低,金融衍生放大的效应收缩了。经济活跃时,银行的一万元,可以通过信贷放大资产若干倍。因为贷款借来的钱,还是放银行,还可以二次、三次循环放贷。如果没有了信贷,那一万元就只有一万元了。这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即便货币放水,银行放贷,财政支持,更多的资金还是流向银行、国企和那些资产雄厚的富贵阶层,这会加重贫富阶层的进一步分化,也不利于刺激全社会的收入与消费。没有去搜集详实的数字,但经济危机对老百姓的冲击更大,高端消费不会比中端消费影响更大。

理论上,货币存量的增加,可能导致物价的上涨。但在生产严重过剩的年代,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的循环下降,通缩的发生却是必然的。这就是为什么货币增加,通胀却不会发生的原因。

没有人消费支出,有效需求不足怎么办?很难。辜朝明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就是政府必须继续负债支出,拉动需求。政府不能继续遵循收支平衡的传统做法,而应千方百计继续加大投入,扩大公共消费支出。可以看到,虽然前些年政府一直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用投资拉动经济,目前持续投资存在困难,但依然没有放弃这一措施。

未来资本市场也应该成为刺激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资本市场并不是不缺资金,而是渠道不畅通。一些小微企业和科创企业尤其需要资金的支持。并且,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是最低的。如果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抱有期待,并且从中得到收益,那么,未来证券市场将是大量资金最好的去处。毕竟,在发达国家居民财富60-70%来自金融资产,而不像我们恰好相反来自于房地产。

综上所述,你认为房地产价格会上升吗?你认为把钱放在哪儿更合适?我觉得,还是购买一点优质企业的股权并长期持有会更好。$@今日话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