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时不时就看到有人拿着“技术分析”长篇大论

我整理我这些年来对技术分析的理解如下:

很多年前,我初入股市的时候,也觉得技术分析很神秘。当我参与时间够长,阅读足够后。我发现技术分析就是根据一些具体的指标去耦合行为心理学。通过一些具体指标去判断大多数人的交易行为。然而上升到博弈论后,了解技术参数的人越多,就成了我预判了你的预判。当很多人认为某些指标有效,行为一致性,就会强化预期,当聪明人抢跑,预判了预期的预期,就会弱化预期 。技术分析的本质,就是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博弈论。任何一个指标短期有效,相信的人越多,就意味着失效也就不远了。所以看那些吹技术分析的,吹的越响,离越远,因为聪明的博弈论参与者,是不会到处炫耀自己判断指标的。“闷声”才能发大财。

技术分析划线的本质我很早就认为仅仅只是在“耦合”群体心理行为罢了。高手是“植入”线中手是“猜测”线低手是“重复历史”线绝大部分在雪球上划线的,都是“重复历史线”然而历史会重复,但很难简单重复。“混沌理论”是,任何一个初始条件的变化,都会导致结果的巨大偏差,很多划线的,都缺乏这个认知

“植入”线指用足够的“资金”去画出“历史线”,让跟风盘联想到接下来的波动,你可以想象,高明的猎手,通常是以“猎物”形态出现的这属于行为心理学范畴只要知道有一群喜欢“历史画线”的爱好者那么牵着他们的鼻子走,就太容易了。要让他们喜欢跟,就是时不时让他们吃到点肉就行了。赌场就是这么玩赌徒的,胜率控制在51%,加上抽成,赌徒输定的。

大多数人,之所以一来就认为K线,MACD分析很有价值,是因为它门槛极其低下。如果画画图,连连线就可以预测未来,这样厉害的魔法,谁不想使用。我们做个假设,假如K线分析及MACD分析等效果很好,当一万,甚至数万人研究之后,均发现出现了金叉,死叉,买点,卖点,而当前价位可交易股票只有100股,甚至几万股,也许几百万股。出现的场景是什么?那就是一个经典的抢帽子游戏,你能确定你每次都是第一个抢到帽子的人,而不是去为你的其他同样研*的人抬轿子,或者抢着过独木桥的人? MACD及技术分析你偶尔发现很好用,或者你成功抢到了帽子,但你会发现,当一群大猩猩比赛扔硬币的时候,总有一只大猩猩能够连续的扔中正面,你认为这只大猩猩会在智力上优于其他大猩猩么,还是说,他仅仅是因为运气好。就像雪球每次举行的猜涨跌的唯一幸存者大赛,为何从无连续获得唯一幸存者的人。因为运气很难一辈子眷顾一个人,他只是运气好,虽然每个获奖者都会夸夸其谈他们是如何获奖,但他们均无法连续获奖。

关于高频交易获利 我们每一次的短线交易,从概率上来讲,就是一次选择,选择的正确率无论涨跌,均有50%的概率。但当你频繁的做出同样的选择时,你的获胜概率就成为50%的N次方。那么,你的胜率理论上就无限趋近于0,不赢也不输,但你每次的交易,都将损失印花税,手续费。就像在两碗来回翻倒,最终,两个碗,将空空如也。我有朋友几十万的资金,一年的交易成本就达到十多万,这样高的摩擦成本,注定了很难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因为,年复合收益率达到15%,已经可以进入全球100强基金经理的行列了,而如此高的摩擦成本,意味着年复合收益率需高达30%以上,才可能取得资产的增值,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天才存在,但凤毛菱角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