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SH601838)$ 把所有成本费用利润摊到总资产上,成都基本每元资产是+3.759%的利息收益,-2.17%的付息成本,-0.416%的名义信用成本,折合+1.173%的利息净收益,

然后是-0.53%的综合成本(包括管理费,工资,税收等),合起来是+0.643%收益。


【资料图】

最后加0.403%的非息收益赚钱,17倍的杠杆,就是赚18%左右的ROE。然后拿出5.4%的ROE分红,因为PB是0.89,所以股息率约是6.07%。

剩下的ROE18*0.7=12.6%用来扩大规模。在ROE维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获得12.6%左右的长期增长。在PB估值不变的情况下股东获得6.07%+12.6%=18.13%的年化收益率。这就是成都银行的生意模式和股东的赚钱逻辑。有了这个大框架,剩下的就是追踪每一个变量的边际变化。

成都银行的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是55.127%,成都银行贷款利息净收益是非息收益的约3倍,成都银行非信贷部分的资金效率相对较低,很多债券主要是持有到期吃利息。

为了应对息差收缩的压力,成都银行今年快速提升贷款资产占比,从2019年的42%提高到目前的55%。

增加信贷资产占比会提升风险资产规模,受到资本充足率约束 ,所以成都银行需要未雨绸缪,逐步提升非息收益的比例,但对区域银行来说这块始终是个天然短板。不能大成本追求,只能低成本慢慢培育作为补充。这方面成都银行一直是采取田忌赛马的刺刀理论。拿自己的优势去和你比拼,短板慢慢补。

对于成都银行的研究核心在于资产质量和信用成本。就像GDP有政府公告的GDP和名义GDP两个一样,银行的信用成本也有名义信用成本和实际信用成本两种!

与政府公告的GDP是名义GDP扣除通货膨胀率的真实GDP不同。银行报表中用来计算利润的名义信用成本,真实信用成本需要投资者自己推算。

名义信用成本就是银行报表中每年的“信用减值损失”项,直接冲减利润,为什么说这个是名义信用成本呢,其实这个成本连税务局都不认!这块银行每年还得按做利润来缴税,等以后如果真的作为坏账核销了,税务局再把已收的税抵还回来。为了财务平账,所以就有了一个虚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应这部分已交的税。

很多人觉得银行报表复杂就在这里,有的资产实际已经不良了,但可能并没有足额计提信用减值损失;有的已经计提了很多信用减值损失,但实际可能并不会产生损失。明明已经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但税收却不认,照样按利润纳税。

真实信用成本大致为:“本期核销及转出”-“收回以前核销”。 这个银行报表也是可以调节的,可以提前或延后核销,但存量会积累的,所以一般只能时间上前后平滑,总量很难调节。如果结合不良与逾期比例,不良率水平及变化,拨备率,拨贷比分析投资者就可以相对看透存量的真实情况。结合区域经济,资产结构,宏观经济和财政货币政策和企业文化就可以预测未来边际变化。

成都银行最近名义信用成本在0.4%左右,但真实信用成本几乎为零。所以成都银行的拨备一直在快速增长从19年的83.88亿增长到目前的199.44亿,象貔貅一样只进很少出,呈现出一种储备型拨备的典型特征。

对比一下$兴业银行(SH601166)$ ,22年兴业银行的名义信用成本是0.524%,真实信用成本是0.532%,基本相同,呈现出一种前面进后面出,流水消耗型的特征。兴业银行的拨备19年是1056亿,到目前只有 1300亿,变化不大。

和成都银行对比一下,目前兴业银行的总资产是9.8万亿。成都银行的是0.985万亿,正好是十倍关系。

19年兴业银行的拨备是成都银行的12.6倍,目前兴业只有成都的6.5倍。兴业银行的不良率是1.087%,成都不良率是0.763%。即使不考虑兴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较成都差很多,信用成本高应该计提更多的拨备,就算取和成都银行相同的资产拨备,按十倍资产关系,兴业银行比成都银行少计提了700拨备,或者说成都银行比兴业银行多计提了70亿拨备。这些差值对应的都是银行利润的修饰或隐藏。

报表利润只是一个数字游戏,如果穿透本质按真实信用成本还原,兴业银行基本不变,但成都银行的总资产净收益率就会从目前的1.046%提高到1.456%,乘以17倍的杠杆,成都银行的真实ROE是24.752%。

所以在目前情况下,成都银行拿出5.4%的ROE分红可以给股东提供6%的股息率,剩余ROE可以提供19.352%的增长。在估值不变的情况下目前持有成都银行预计可以获得25.352%的年化收益率!

$招商银行(SH600036)$ #中特估# @今日话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