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长江电力走低半年多了。作为持仓老股东也有点心急。究竟为什么,值得好好琢磨下。

一,先看购买云川公司乌东德、白鹤滩电站资产事宜。此次收购价格804.8亿元。其中,用股份对价支付161亿元,现金支付644亿元。为了筹措现金,再定增股份募资161亿元。按公告看,向不超过35个特定股东增发新股,大约9亿多股。加上前面的对价支付,大约新增股份18亿股。这次收购云川公司资产,按市净率PB计算为1.42倍。而长江电力现有股价为市净率2.44倍。2016年,收购洛溪渡、向家坝电站时,按2.44倍市净率价格收购。我们虽然不能做简单比较,(因为按常识推论,早建的工程性价比会更高),但这一定价确实不高。收购新建资产,不可能低于净资产吧?能源源不断产生利润、现金流的优质资产,除了给建设方一定利润空间,总要给点溢价吧?定价应该是充分考虑了建设方和接收方利益的。作为散户,不应该有意见,也不该说三道四。

从另一个角度看,交易前公司控股装机容量4559.5万千瓦,交易后公司控股装机容量7179.5万千瓦,增加2620万千瓦或57%。这可以看做是盈利能力提升57%。而从市值分析,显然收购这块资产,并没有花费原有市值的57%。

二,为什么要面向社会定向增发?有人质疑为什么不向老股东转增股份,或是发行债券,内部融资呢?咱是外行,也说不清。大概是各有利弊吧。发行债券,显然会增加负债率,太高了不好看,也有可能有限制。并且,也有还本付息的成本。而定向增发,没有财务压力,但问题是会摊薄老股东权益。尤其,价格如果与现有股价悬殊太大,老股东会更有意见。前面股份对价支付的价格是17.46元,老股东是有意见的。将来增发价格是多少?我们慢慢看。按说向老股东配赠股份最好,但为什么不呢?或许考虑的是长江电力的相关利益方,或是大股东?反正定增不落地,对股价会是个压制。

三,电站来水与发电量的影响。去年来水量与发电量偏低,影响了企业的业绩。股价走低,尤其下半年特别明显。今年与去年同期比,来水偏丰,发电量增加了。公司往年都是按季度报告来水量、发电量的,今年却将1-2月的提前报告了,也不知道为啥。“2023 年 1-2 月,长江上游乌东德水库平均入 库流量 2,070 立方米每秒,较多年均值偏丰 72.1%,与去年同期相比 偏丰 5.5%;三峡水库平均入库流量 6,570 立方米每秒,较多年均值偏 丰 58.1%,与去年同期相比偏枯 4.2%。1-2 月来水偏多的原因主要为 长江上游降雨量回归正常水平,以及长江上游水库群持续消落补水, 导致公司乌东德、三峡等水库的入库水量增加。2023 年 1-2 月,公司境内所属六座梯级电站累计发电量 380.87 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加 22.3%”……“公司 2022 年第一季度总发电量约 340.44 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 增加 7.95%。”发电量增加,既与两个电站并入有关,也与来水增加有关。但股价反应不大。

四,并购给企业和股价带来的影响。每次并入资产,对企业的发展都是一次跨越。但并购初期,股价未必会得到提升。主要原因在于,短期内的负债大幅增加,财务压力明显加大。再就是,水电的优势在于重资产一次性投入之后,快速折旧带来的现金流。(百年的大坝,四五十年就折旧完了)这一优势,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才体现的越来越明显。这么看,并购资产,长期看是利好,短期却未必。

五,长江电力的前景。盈利模式没有大的变化。绿色能源会一直是未来的朝阳产业,但优质的水电资源已经不多了。有人担心光伏会对水电构成威胁,即随着成本的逐步降低,未来单价会比水电还便宜,这一担忧至少目前看是多余的。也有人认为,未来核电的利用会有大的提升。也许不远的将来,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核电的安全不得不考虑,要完全取代其它电力资源,可能性不大。至于公司憧憬的水风光储能源一体化建设,短时间内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公司的投资业务,是公司的一大板块,虽增厚了公司总体收益,但投资回报率并不耀眼,不及水电业务自身的回报率。但公司不将利润分光也应该理解,这样可以为好的并购项目做好现金储备。

六,公司的估值。2006年每股收益0.442元,2022年为0.941元。公司上市以来的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4.5%。按格雷厄姆估值法,将来若按4.5%的长期增长率计算,市盈率至少应为:8.5+4.5*2=17.5倍。按choice估值回看,过去30百分位市盈率为15倍,50百分位为17倍。目前滚动市盈率为19.17倍。考虑期内来水量偏低和发电量偏低,业绩低于正常水平,体现出来的市盈率偏高,估值尚算合理,不能算高。若正常利润提高10%,则市盈率为:19.17/1.1=17.4倍,为持有的合理范围。买入或卖出,都没有必要。$长江电力(SH600900)$@今日话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