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有时间重新翻了一下熊彼得的《经济发展理论》,感觉对创造性破坏以及价值投资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创造性破坏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马克思的作品中,用来证明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


(相关资料图)

但后来经过熊彼得等一系列经济学家深入研究,认为创造性破坏恰恰说明了资本主义的优势所在。

简单理解这个词,熊彼得认为,在没有创新之前,经济处于一种平衡系统,无法产生超额收益。

直到新的创新出现,改变原有的生产要素组成方式,打破平衡,产生新的增长。

而这种创新需要从旧事物中拿走生产要素,必然带来原有的破坏,也就是说,破坏与创新是一体两面。

而价值投资,本质上就是去寻找那些不能或者很少被创造性破坏的行业及企业,因为无法被破坏,所以稳定的跟随整体经济增长。

严格意义上说,价值投资做为一个整体是无法产生超额收益的,因为没有创造性,当然也就没有破坏。

举个例子。

我们通常认为股息ETF更符合价值投资逻辑,当我们观察标普500股息ETF与标普500指数的时候,惊人的相似。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朋友出来反驳,你这是当巴菲特不存在吗?

作为整体的价值投资不能产生超额收益不意味着其中的个体也不能。

第一种个体产生超额收益的方式,巴菲特已经说的很清楚,别人贪婪你恐惧,别人恐惧你贪婪。

因为你持有的价值投资个股很少受到创造性破坏影响,所以,估值的涨跌更大因数是外因而非企业内因。

也就是说,虽然蛋糕无法快速增长,但是你可以修炼你切蛋糕的能力,当人群不理智的时候,你总可以磨刀霍霍。

第二种个体产生超额收益的方式,虽然行业处于无法被创造性破坏领域,但不代表其中的个体不会创造,不会破坏。

还是举例子吧,碳酸饮料行业就是典型的非创造性破坏行业,从出现这个行业那天起,整体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而这其中的$可口可乐(KO)$公司,1990年的市场占有率为19.4%,到2000年,市场占有率提升到44%,依然产生了行业内的巨大破坏,挤掉落后者,提升占有率。

这十年,可口可乐的股票与标普500对比:

结果很明显, 显著的跑赢标普500.

从2000年起,可乐的市场占有率基本上稳定在40~45%之间,妥妥的碳酸饮料半壁江山,已经没有什么破坏可言。

2000年后的股票走势也开始完全贴合标普500。

聊到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如果你是价值投资信徒,第一件事,去找到那些不容易被创造性破坏的行业。

找到行业后,优先去寻找那些行业内头部市占比不高的企业,他们的行业内微破坏会给你带来超额优势,当然这种优势的代价是可能被别人破坏的风险。(风险与收益同样也是一体两面)

然后,就是等待别人恐惧,贪婪,并保证自己如巴菲特一样在需要的时候,总有浮存金上膛。

或者还是老生常谈,更简单的方式,直接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B(BRK.B)$。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