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修改一下,凑一篇长文)

经济商誉,是价值投资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巴菲特对价值投资体系的一个重要贡献。

老巴在1983年股东信里说: “35年前,我受的教育是偏爱有形资产,而要避开那些价值主要取决于经济商誉的企业。这种偏见导致我犯了很多错误,忽视了很多重要的企业。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摆脱出来,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从同一个老师那里所学到的大部分知识曾经(而且将继续)非常有价值。最终,直接和间接的企业经历改变了我的想法,现在我对拥有着大量持久商誉并且使用很少有形资产的企业产生了强烈的偏好。”

这话说得清楚明白,很容易看懂。从回避经济商誉到偏好经济商誉,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什么样的企业更有价值,应该投资什么类型的企业,老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格雷厄姆只看有形资产,不喜欢成长股,他认为成长股有两个问题,一是未来是不确定的,未来的事谁也说不清楚,二是即使对未来的预期实现了,也可能当前价格已经充分反映这种预期。也就是要么买错要么买贵,他认为这对普通人太难了,还是根据静态有形资产算算账更简单更容易。这种想法有点倾向于市场有效,格老晚年确实说过,他接受有效市场理论。

费雪是第一个系统深入研究成长股的人,他认为成长股回报非常惊人,应该重点研究少数优秀的、有巨大成长潜力的公司,集中投入,长期持有。他喜欢科技型企业,这类企业重视研发,重视技术进步,产品比别人新,成本比别人低,这样就能保持领先,增长速度高于平均水平。他还特别重视管理层,他认为管理层的能力是成长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了七八十年代,老巴思想转型,也开始转向成长型公司,但和费雪不同,他看上另外一种类型的企业。他提出几个重要思想,主要就是经济特许权、经济商誉和护城河,他发现有一类企业很好,基本都是消费类企业,这些企业有形资产很少,几乎没什么固定资产,但是却很赚钱,而且是持续赚钱。为什么会这样?根本原因是这类企业都有某种特许权,有强大的经济商誉,靠无形的东西也能赚钱,缺乏商誉的普通企业只能靠有形资产赚钱,要多赚钱就得增加投入,这等于用一只手去对抗两只手,当然竞争不过人家。这样老巴就把经济商誉提升到空前的高度,有形资产不算啥,无非就是拼谁更有钱,有钱你也竞争不过我,因为我有经济商誉这个独家秘籍,这才厉害,这种企业才是最牛的,这种企业才是最值得投资的。根据这个思想,老巴就挖掘了一系列优秀的消费企业,从72年的喜诗到16年的苹果,横跨四五十年,确实是“一生都在追求消费垄断”。这就厉害了,老巴这些思想和这些案例影响非常深远,全世界的投资者都从中受益。李剑的几篇文章就是老巴这些思想的发挥和延伸,林园说的投资就是投垄断、投入有限产出无限什么什么的,其实也都是从老巴那来的。段总更不用说了,他说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自由现金流,就是老巴思想的精辟总结,他买苹果腾讯茅台,也都是消费垄断。

$贵州茅台(SH600519)$ $腾讯控股(00700)$ $苹果(AAP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