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起,我国就开始实行近视防控大战略,而后,教育部、卫健委就牵头省级人民政府签订近视防控责任书,目标是到 2023 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 2018 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 0.5 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 1 个百分点以上。

毕竟多屏幕时代,青少年近视率越来越高,近视发病时间越来越提前,如果不在早期及时进行干预和防控,后面很容易就会发展成高度近视。

要知道,低度近视和高度近视完全是两个概念(600度以上就是高度近视),尤其当度数超过1000时,很多人即便戴了眼镜都无法恢复正常视力,而且高度近视还会带来更多眼底并发症的风险,比如视网膜穿孔、脱落。


【资料图】

正是因为如此,医生经常都会劝告高度近视的人避免剧烈运动,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视网膜穿孔、脱落等等。最可怕的是,这些眼底的并发症几乎不可治,换句话说就是,一旦高度近视,对视觉的损害往往不可逆。

所以,知道为啥国家这么重视青少年近视的问题了吧!毕竟如果放任不管,再过几十年,也许我国绝大多数壮年劳动力都会成为近视千度以上、无法进行剧烈运动、即便戴了眼镜看都看不清的“视残”。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视防控其实是个非常非常好的行业,只不过市场的注意力一直都在OK镜上,资本市场也确实出现了欧普康视、爱博医疗这类靠OK镜长期走牛的企业。

但所长想说的是,尽管OK镜是目前临床上公认对近视防控最有效的手段,但很难成为主流,它的渗透率是有隐形天花板的,而另一款不怎么被资本市场关注的产品,反而有望达到40%-50%的渗透率,这就是离焦镜。

离焦镜有望成近视防控主流

不同于OK镜目前只能在二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购买(不过国家于2022年6月出台《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这个限制有望放开,但即便放开也很难渗透到基层眼镜店),离焦镜在普通眼镜店即可购买。

OK镜终端价格过高,动辄上万,即便近期国家出台OK镜集采,但所长预计降价幅度有限(毕竟属于自费项目,参考隔壁同是自费的种植牙、牙齿矫正,撑死降到五千),而离焦镜终端价格在一到三千元。

OK镜佩戴复杂,还需要进行繁琐的保养与护理,需要很多药水配套使用,非常考验家长和孩子的耐心,但离焦镜就像普通框架眼镜一样,佩戴简单,无需过多操心。

此外,离焦镜的近视防控效果虽然不如OK镜,但随着技术进步,目前的二代离焦镜防控有效率也可以达到60%左右,像外资品牌依视路星趣控,有效率更是可以达到67%。

当然,最重要的是普通眼镜内卷严重,各个眼镜店都在打价格战,像离焦镜这种有功能性、利润不错且消费者接受度高的产品,上至厂家下到渠道都是很欢迎的,在全行业合力推动的情况下,想不起量都难……

当下共约 1.3 亿适龄青少年需要进行近视管理,2021年离焦框架镜在此类人群中的渗透率仅约 3.5%(2018年随着二代离焦镜上市,市场才开始打开,一代离焦镜有效率仅30%),各大券商预计2030年渗透率有望超过 20%,如果按厂家出厂价平均500~600元计算(目前国产品牌明月出厂价500,外资1200左右,不过未来随着竞争加剧、量的增加,出厂价整体有望下降),到2030年,厂家端约有140亿市场,也有可能更高。

毕竟从理论上讲,100%的学生应该配离焦镜,只是考虑到一些经济因素或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打个折,即远期80%的学生会配离焦镜。

那这个市场空间可想而知,本来学生群体在国内配眼镜的需求就是最大的,远期来看,可能离焦镜会成为眼镜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

我们看几个头部企业在国内离焦镜的放量情况:豪雅2021年销售150万片,22年应超200万片,实际上可以做更多,只是公司刻意减缓了速度;依视路的星趣控2021年销售70万片,22年预计销售150万片;蔡司2022年4月才推出二代离焦镜小乐园,5月开始销售,几个月的时间就销售了几万片;明月的离焦镜是2021年下半年上市的,2022年定的目标是实现1.5亿销售额(不过疫情影响估计达不到,1.5亿达不到,1亿应该没问题,按其500元出厂价,预计销售20万副以上,即40万片以上);爱博作为医疗器械企业,以医疗渠道为主,零售渠道没怎么涉及,虽然产品也是2021年下半年上市,但预计2022年表现一般般,不过公司说2023年有望贡献较多业绩……

离焦镜江湖

当下国内离焦镜市场外资占了90%,毕竟人家上市时间早,且品牌塑造好。像豪雅的新乐学2018年登陆中国市场,依视路的星趣控2020年登陆中国市场,国内的头部企业如明月、爱博都是2021年下半年才有产品上市。

不过,这个竞争格局并不稳定,毕竟市场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离焦镜虽然在普通眼镜店也能买,但毕竟有一定医疗属性,而且对于消费者而言,买离焦镜就是奔着效果去的,所以,最佳打法是学习隔壁功能性护肤品,从医疗渠道入手,拿权威医院的临床数据背书,在医疗渠道圈住一部分客户再去零售端放大。如果没有临床背书,即便在零售渠道靠营销等乱七八糟手段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后期也一定会丢掉市场,毕竟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有近视焦虑的家长们,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获得产品相关数据。

事实上,目前的一些头部企业也正是这么做的,三大外资品牌豪雅、依视路和蔡司均有临床背书(其中蔡司产品获批较晚,临床背书时间相对较晚),国产品牌爱博在2022年5月公布了其临床预试验数据并于6月开启正式临床试验,明月也于2022年11月公布了初步临床数据。

不论爱博还是明月,六个月临床数据都逼近外资品牌。

爱博初步数据为:延缓屈光度进展约67.57%,延缓眼轴长度增长约 68.75%。

明月初步数据为:减缓近视度数增长有效率68%,延缓眼轴增长56%。

豪雅的数据是屈光度延缓65%,眼轴减缓80%。

所长没拿到依视路的六个月数据情况,但两年数据情况是:屈光度延缓 67%、眼轴长度增长减缓60%,也许用两年数据和六个月数据对比不太公平,好在有豪雅的两年数据,可以做个对比,豪雅的六个月数据很漂亮,但两年就下降了一些,屈光度延缓 59%、眼轴减缓 60%。

可见,爱博、明月的数据虽然同外资还有点距离,但其实差距也不大。

效果与外资差距不大,但价格和渠道方面,国产可以更有优势。以明月的产品为例,其离焦镜8个SKU标价在1500-3000元,消费者在门店购买实际上还会有折扣(一般7折),算下来最终1-2千即可搞定。而外资品牌终端价位都在3-4千。爱博的终端售价暂不清楚,没有数据(应该还没有向零售渠道铺货,医院渠道一般都很贵,不论什么品牌),不过所长认为大概率会比外资低不少,爱博在人工晶体/OK镜都展现出自己价格杀手的一面,离焦镜按理也不会贵。

隔壁的OK镜一开始也是外资品牌为主导,发展至今已经落后于国产了,当然,有些机构如爱尔,一般是主推一个外资品牌外加一个内资品牌,未来绝大多数眼镜店、医疗机构可能都会这样干,后续内资品牌市占率逐渐提升基本没有悬念。

写在最后

目前市场谈近视防控就会想到OK镜,但所长认为,未来近视防控的主流是离焦镜,离焦镜除了做成框架眼镜,也可以做成像美瞳一样的隐形软镜,随着未来技术进步、渗透率增加,相应厂家销量增加,整体成本预计会进一步下降,那么就可以更多让利给消费者,促使渗透率进一步增加。

还是那句话,理论上讲,所长认为学生戴眼镜都应该戴离焦镜而非普通眼镜,那么,想想看这个市场。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雪球征文 @新能源大爆炸 #财报云调研,投资大炼金#

$爱博医疗(SH688050)$$爱尔眼科(SZ300015)$

一键获取各种牛逼基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