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业绩回顾

基于产品的定位和投资目标,本基金报告期内维持较高的权益配置仓位,并结合市场波动和个股基本面变化进行了结构优化。


(资料图片)

当前至未来一段时期,基本面内升外降的局面仍较为明确,国内两新两强(新周期、新班子、强制造、强突破)的特征明显,低位低心态待提振,依然有乐观的因素,正向循环是逐步放大的,需要保持耐心。值得关注的是海外高息尾部的风险,硅谷银行等暴露的金融风险促使欧美央行火速出手,但未来仍可能有非线性风险的展现,市场较难预期而更易高波动。

从估值上看,A股的上涨带动了整体估值水平小幅提升,各类估值指标仍处于较低位置,风险溢价水平有吸引力,息债比处于历史95%分位以上,且随着企业盈利见底回升,权益资产机会大于风险。进一步从结构上看,仅有大盘成长一类的股票的估值显著偏贵,其他类型的风格基本处于低估区域,从大盘股到小盘股,从价值股到成长股,均能进行很好的布局。进一步考量国内基本面回升和流动性从最宽松转中性,我们从过去两年配置明显偏好小盘股,逐步调整至更为均衡配置,更关注基本面改善和盈利回升。

本基金后市投资思路上,我们坚持低估值价值投资理念,通过精选基本面风险降低、盈利增长积极、估值便宜的中小市值个股,以此构建高性价比的中小盘组合,力争获得可持续的超额收益。具体而言,本基金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包括:

1、中小盘成长股和价值股。

如医药制造行业,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同时疫情期间压制了部分医疗需求,在第一波感染高峰过去之后,医院诊疗秩序的恢复有望带来需求的较快恢复。而医药集采降价等控费政策已常态化,对行业的边际影响已显著减弱,也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升级,仿制药、辅助用药、普通高值耗材占比下降,创新产品的占比持续提升。过去几年行业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正在逐渐开花结果,一批创新产品不仅在国内具备竞争力,全球也有“First/best in class”潜力。整体看,医药行业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较多的个股阿尔法机会。

如中下游消费及相关制造业,我国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消费特征具备显著差异性,消费内部持续孕育结构性机会。疫情、消费环境波动对众多消费业态及相应上游需求造成不利影响,部分压抑的消费需求有望后续得到释放。我们观察到在消费产业链中下游,出现了一批聚焦细分需求的优质标的,或通过产品、渠道开拓,或聚焦现代化管理与精细化运营,长期发展空间有望超市场预期。消费作为广阔赛道持续孕育阿尔法机会,从中发掘估值位置合理、面向未来具备长期竞争力的优质个股,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往制造业强国过度,制造和安全成为中期主线,工业自动化长期发展动力十足。主要驱动力包括新兴产业持续旺盛投资需求、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自动化和智能制造不断升级,这使得工业自动化和仪器仪表等为代表的制造环节的价值量扩大、渗透率提高和成长性优异,将进一步体现为扎实的盈利能力和质量。

再以汽车零部件板块为例,当前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着全球产业迁移和技术升级的双重窗口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汽车行业的终端格局和客户需求带来重大变化,诸多国产供应商因此受益。从产业发展趋势的视角,汽车国产化、电动化、智能化和轻量化四个方向均有巨大的空间,在这些领域挖掘低估值高成长的投资机会。

国家安全大背景下,基础软硬件的国产化是自主可控的必经之路;但同时,需求端既有政府和企业提升安全效能、扩张管理边界、融合产业链的内在诉求,更有符合未来产业趋势,满足普通消费者在新能源、智能车、数字经济浪潮下的广义需求爆发。

因此,这些行业挖掘到低风险、低估值、且有较高成长性的中小盘标的,有存在成为大牛股的潜质。

2、基本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公司和能源类公司。

基本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公司配置的逻辑主要在于:

(1)压制因素缓解,需求弹性可预期。三四季度均面临着国内外的不稳定因素的扰动,尤其是疫情导致国内需求无法有效激发。随着疫情管控放开,以及地产政策加大力度,稳定经济重回正轨,占大头的国内需求在2023年具有较确定的修复机会。基本金属对应的需求从传统到新兴,广泛且多样的跨度有望带来超预期的需求增长;

(2)供给端刚性,亦导致价格弹性。碳中和背景下的现实经济考量,资源类公司延续谨慎策略,资本开支意愿仍严重不足,产能天花板要比想象的严格,供给弹性不足依然是现实状况,相对紧平衡将有利于存量资产价值。短期价格受到经济弱现实和海外预期衰退交易的影响,出现了不那么常见的双低特征,即价格显著调整至低位,同时库存水平也持续处于低位。例如低位的价格短期内导致国内电解铝等行业盈利大幅度下滑,一度80%的产能不能盈利,但供给偏紧、库存底部反而对价格有支撑,一旦需求变化则价格具有弹性;

(3)估值定价调整至历史低位,对应预期回报率高。资源类公司自下而上来看,自身盈利底部较历史更优,但相关公司估值调整至历史低位。综合看这些公司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估值极低、现金流好、资本开支少、分红收益率较高、现价对应的预期回报率高。我们积极配置在能源利用上更有优势的公司,有望获取更高阿尔法。

能源类公司除了与基本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公司的配置逻辑相似的部分外,能源类公司估值水平较低,分红率保持高位,总体呈现出高质量、低风险、低估值、高分红和高预期回报的特征,具有很高的配置价值。

配置逻辑在于:

1.认为大盘成长股偏贵,中小盘机会更多,两次内容是一致的。

2.22Q4里面提了3大类行业,中小盘成长股和价值股、基本金属和能源类、地产金融等价值股,到了23Q1去掉了地产金融。

3.22Q4提了TMT,23Q1更新对GPT定性的看法。

4.2次报告都比较看好医药。

5.近五年有没有为投资人赚到钱?

这家公募5年内有4份年报,2019年为投资人赚取了5548万,2020年8.29亿,2021年18.62亿,2022年亏损2.37亿,近4年为投资人赚取了25.1亿。

费用/利润为11.6%。

非常优秀的业绩回报。

#丘栋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