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业控股,港股一家综合性的控股公司,目前公司0.26的PB,5倍PE,9%的股息率,从估值来看,还是很便宜的。公司的业务有如下几个板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 高速公路/大桥
1、 高速公路
公司名下有三条全资控股的公路,分别是京沪高速上海段、沪昆高速上海段、沪渝高速上海段。
(1) 京沪高速上海段,全长约25公里,1996年9月建成通车。
(2) 沪昆高速上海段,全长48公里,2011年建成通车。
(3) 沪渝高速上海段,全长48公里,2008年1月建成通车。
三条公路合计121公里长,在2020年疫情前三年,即2017-2019年,通行费平均收入24亿元,平均净利润10亿元,自2020年5月起该3条公路入城段不计收费里程,公司已于2021年6月底收取了合共人民币35.53亿元的经济补偿,有关金额将按使用架次的基准分摊于各相关公路特许经营权剩余的年期,入账为公司其他收入。如果按照30年收费期,京沪高速上海段应该很快就到期了,沪昆和沪渝上海段分别还剩18年和15年的收费期限,但是高速公路公司通过扩建、改建等手段可以延长收费期限,加上身处上海这个大都市,我们认为疫情恢复后,三条高速公路接下来一段时间可以维持10亿元的净利润。
2、 大桥
公司持有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23%的权益,杭州湾大桥08年5月建成通车,2017-2022年间,平均通行费收入18.8亿元,权益净利润1.37亿元,未来有望维持1.5亿的净利润。
二、 房地产开发(略过)
三、 水务及环保
1、 上海实业环境
上海实业环境为港股上市公司,上实控股是其控股股东,持有49.25%的股权。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污水处理、供水、污泥处理、固废焚烧发电及其它环保相关领域,目前在A股和港股都上市,拥有超过200个污水处理及供水项目,8个固废焚烧发电项目,以及11个污泥处理项目,业务覆盖中国19个省及直辖市,业务具有一定的门槛。2022年营收83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7.8亿元人民币。ROE在8%出头,现金流不是很好。大概7.8%的股息率,派息比例25%。
2、 中环水务
上实控股通过子公司持有45%的股权,中環水務擁有34家自來水廠、27家污水處理廠,產能規模 6,556,000 噸/日,其中,製水能力為 3,004,500 噸/日,污水處理能力 為 3,551,500 噸/日;2 座水庫,總庫容 182,320,000 噸;管網長度總計 6,248 公里。2022年收入 21.50亿港币,同比下跌 11.6%;净利润 2.48 亿港元,同比上升 8.8%。
3、 粤丰环保电力
公司持有其19.84%的股权,粤丰环保主要业务为垃圾焚烧发电、城市环境卫生等,处理能力5.67万吨/日。2022年营收82.47亿港币,净利润13.59亿港币,现金流常年为负,股息率3%出头。
4、 上海康恒环境
通过上实长三角(50%股权?)持有28.34%的股权,2020年10月公告全资子公司与第三方成立合资公司(各持有50%股权),30亿元收购康恒环境30.22%股权。主要从事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处理能力3.46万吨/日。目前在上市辅导中。
四、 消费品-烟草
1、 南洋烟草
南洋烟草即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解放前为全国首屈一指的烟草企业,建国后中私合营,现为上实控股全资子公司,公司在香港、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工厂,主要产品为红双喜系列香烟,近些年也取得了部分境内烟草公司在海外的独家代理权。2014-2019年之间,公司的营收在30-34亿港元之间,净利润维持在9-10亿港元的区间,没有太大的成长。根据公司年报的说法,从2020年开始,因为疫情原因导致公司最重要的粤港边境免税市场因为封关直接停业,导致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18.68亿、23.79亿、14.31亿港元,净利润分别为3.61、4.99、1.82亿港元,这里面应该也叠加了电子烟对传统烟草份额的挤压。目前疫情已基本放开,看2023年业绩如何,是否能回到9亿港元的利润水平。
2、 印务
永发印务,近10年来平均营收15亿港元,平均净利润1.5亿港元,业绩没什么增长。
消费品板块正常年份净利润11亿港元左右。
综上,路桥板块大概比较稳定11.5亿元净利润,按照人民币兑港币=1:0.88的汇率,大概13亿港币;环保板块大概5亿港元权益利润;印刷板块中,烟草9.5亿港元,印务1.5亿港元。简单拍一下,高速公路8倍估值,环保6倍估值,烟草10倍估值,印务8倍估值,房地产白送,公司合理市值应该在241亿港元,对应22元港币的股价,对应当前10.74的股价,存在翻倍的空间。当然,作为一只烟蒂股,给个5%的仓位或者更低,还是有较大的安全边际。
$上海实业控股(0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