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语音版

最近大家对股市的总结是猴市,上窜下调,往往是普涨一两天,普跌一两天,有一两天乐观的不买好像都来不及了,有一两天悲观的要着急清仓。

上上周,鲍威尔表示,如果有必要,美联储准备加快加息的步伐。因为到目前为止大部分行业几乎没有出现通胀回落的现象。这时得出反馈,完了完了资金要外流了,难过。


(相关资料图)

上周美国有银行承受不住加息压力崩盘了,这时得出结论加息大概率会减缓了,真好。

上周下半周,欧洲银行也暴雷了,是不是金融危机要来了,好悲观。

本周连涨了两天,听说好多资金逃离欧洲和美国,进入香港和新加坡了,真激动。

我们会发现这个市场看短期,真的是阴晴变换难以预测,短期的情绪随时都可能因为一个突发新闻发生巨变。

关注短期,这种情况下有两个结果,一种是不怎么操作的人,白承受了一轮喜怒哀乐。

另一种不断跟着预期变化而操作,结果往往是,刚确认了悲观,选择卖出,发现事情好转了,刚刚乐观的买回来,发现事情又变坏了,一顿操作,损失惨重,心态崩溃。

经过最近的事情你会发现,所谓的专家吧啦吧啦说的挺好,很多时候也无法预测未来几天的事态发展。

在这种猴市基于短线决策,会发现不仅心累而且无效。

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市场大多数声音都是噪音,他消耗了我们太多的精力,却给我们的操作带来负面结果。

这些是噪音,那投资中有什么是必然的呢?

我认为有两个:

只想成功是大多数人的思考方式,因此他们感兴趣的是各种机会分享,知识类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吸引力,执着于当一个追风少年,有频繁变化的喜怒哀乐。

而懂得避免错误就可以成功的投资人呢,会更认真的提高自己的认知,不断学习,知道认知足够才能发现风险排除风险,知道避免了每一个跌落山崖的风险,最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到达顶峰。

投资成功的人,往往专注寻找业绩优秀的企业。

投资失败的人,往往更在意各种无效信息。

投资成功的人,专注避免风险。

投资失败的人,总想寻找很多稀奇古怪的捷径,和抓住某次风口制胜。

懂得专注是一种优势。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把事情做好的前提,就是不要被无效的事情消耗太多我们的精力。

有一句我很认可的话,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法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

每天把精力浪费在关注无效信息上,实际上就是失去了对有效优势积累的机会。

所谓成长不是每天听了很多新闻,刷了很多视频,而是一个人决策和思考的层面不断提升。

每天刷刷财经新闻,就认为自己在投资上比新股民有了更多的积累,其实是无效的。

因为这个时候依然和新股民是一样的思考模式,执着于打探一个消息,盲目的押注可能的上涨,决策依然停留在猜短期的涨跌。

为什么有的人入市两三年就开始稳定盈利,有的人入市十几年依然没有赚钱的体系。

核心的不同就是有没有把时间花在有效的事情上。

一个臭棋篓子不改变下棋的思路,下1000局棋,也只是重复了1000次之前的错误。

李尚龙说:任何没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很多人所谓的努力,就是僵硬化的获取信息,而不是专注的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

做减法不仅仅是人生态度,更是人生过程中的厚积薄发。舍是为了更好的得,懂得舍弃,才是大智慧。断舍离,断的不仅仅是物品,更重要的是思维和精力。

盲目的猜,错了损失金钱,对了其实也是一种诅咒。

偶尔有一次不通过努力赚到快钱,一个人就会对踏实的赚小钱失去兴趣,然后执着于再次复制快速赚钱的能力,最终不仅将之前幸运带来的收入消耗一空,甚至亏光原本的积蓄。

所以要懂得做减法,不要对什么都感兴趣,而是专注的把握那些极大概率的机会。

弗吉尼亚大学教授莱迪•克洛茨在《减法:应对无序与纷杂的思维法则》里说:

“人这一生的修行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减法思维,不是要求我们简单地摒除冗余的信息,而是教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洞察真相,看得更透彻,活得更轻松。”

三天换一次持仓,五天换一个策略,是没时间真的了解他的,没时间真的了解他,是不可能信任他的,不信任的企业和策略,在下跌期,根本经不住考验。

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每天什么都做,最后只会什么都搞不定。不仅什么都做不好,而且还会产生自我怀疑:我怎么做什么都不行?

股市之所以难赚钱,是因为他诱惑太多了,我们人生中的大多事情是没这么多选项的,而股市每天都充满了无数的诱惑,为我们带来无数的幻想。

懂得做减法而不是什么都想要,先打造一个稳健获利的体系,然后再不断精进。找几家自己认知内看得懂的企业,然后保持耐心。

不要想着一下有多牛,先确保赢。

投资中很多事情长期看是必然,而抓住这些必然的机会,需要我们学会减法,足够专注,摒弃干扰,今天就聊这么多,我们下期见。

@今日话题

$沪深300ETF(SH510300)$$恒生ETF(SZ159920)$$腾讯控股(0070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