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两会正在敲锣打鼓进行中,而一个#国家医保局回应患者15天必须出院”的热搜词条引起了小编的注意......这是什么情况?原来,黑龙江某地有参保患者反映住院15天被强制出院,定点医疗机构告知由于医保部门对住院天数有限制,不能超过15天。对此,3月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6976号建议的答复。就部分医院为了提高病床周转率而规定患者15天必须出院等问题,国家医保局和各级医保部门对参保患者住院天数无限制性政策,享受医保待遇也与患者住院天数没有关系。而针对这一问题,人大代表林勇曾在2021年的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治理“15天被出院”乱象 依法保护医保参与者医疗权益的建议》,建议对违规行为加强监督治理。日前,林勇在调研中发现,国家、省和市都不存在类似规定,但很多民众反映,很多医院都存在“住院15天就得出院”的内部规定。“到达医保限额”和“病床周转率考核需要”是“医保患者被出院”的两大硬核理由,以避免一些人将医院当成“养老院”。林勇建议,明确出院转院标准,打破“15天被出院”潜规则。在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张晓也提出了《关于规范大病患者病床周转率政策的建议》,其中提到,现在有部分医院,为了提高病床周转率,规定患者15天必须出院。据梅州日报2023年2月28日报道,国家医保局在此前答复中称赞张晓提交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将认真研究吸纳。9个月后,好消息传来:2022年12月23日,国家医保局发出了《关于全面排查并取消医保不合理限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聚焦医保部门职能职责,立即全面深入排查医保不合理限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限时妥善解决。医保政策后续将如何完善?国家医保局在3月4日的答复中表示,我国持续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补充医疗保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其中,基本医保公平普惠,对所有患病群众给予基本保障;大病保险在基本医保报销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一是精准减轻高额医疗费用负担。各地普遍采取分段阶梯式报销,费用越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越高。二是对困难群众实施倾斜支付。为有效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大病保险对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予以倾斜支付,即较普通人群起付线降低一半、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不设封顶线。三是按年度累计费用。各地普遍将大病患者年度内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门诊大额医疗费用累计计算,再按政策规定计算报销金额。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针对代表提出的问题完善有关制度政策,加强监督考核,持续增强参保患者获得感、幸福感。一是继续深入推进总额预算下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改革,推进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和基于大数据的按病种分值(DIP)付费,不断完善支付政策,调节医疗费用支出结构,将参保人“救命钱”用实用好。二是细化绩效考核指标,加大对实际医疗费用负担等指标的考核力度,重点防范推诿病人、分解费用、降低服务质量等违规行为,实现医保基金使用绩效和医疗服务质量双提升。网友热议重点:1医保资源有限,需要审慎。

2医保政策的规定存在很多不合理。

3宣传执行不匹配,还不如不要改。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关于患者15天必须出院这件事,大家觉得合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