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国资委召开会议,进一步优化完善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将“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保留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四个指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替换净利润指标、营业现金比率替换营业收入利润率,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效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不断提升资本回报质量和经营业绩“含金量”。


(相关资料图)

央企高质量考核指标一直是动态变化的,从2020年的两利三率演变到2023年的一利五率,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考核思路。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四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考核重心偏移下的投资机会:

(1)直接受益于杠杆空间提升的非金融类央企,如建筑、交通运输央企:建筑、交通运输均属于重资产垫资模式的企业,往往需要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垫付资金以及缴纳资金,资产负债率往往较高。

“一利五率”考核放松了杠杆硬约束,垫资商业模式的建筑、交通运输央企有望最先受益,将新增杠杆空间转换为业绩空间,实现营收增长。如中国建筑(601668.SH)、$中国交建(SH601800)$、中国中铁(601390.SH)、中国铁建(601186.SH)等。

(2)考虑“一利五率”实施后,ROE提升兑现概率高的非金融类央企,如机械、军工类央企。

2010年以来,从杜邦拆分的角度看,国央企ROE持续低于民企的主要原因在于ROA(总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权益乘数和净利率变动的影响不大,ROA持续走低背后的原因在于项目投资回报率持续下降(ROIC持续下行),这与国央企大多承担国计民生相关行业、主动让渡利润有关。

“一利五率”新增ROE考核目标,国企提升ROE的关键便在于提升项目回报率,但考虑到:国企低毛率、正外部性的属性,使得位于成本端、民生端的国企难以快速提升回报率(基于让渡利润的考量),因此只有位于非成本端、非民生端的国企最先提升ROE的概率较大(且这部分国企某种程度上受益于成本端、民生端国企的利润让渡→ROE的内部转移),这部分国企大多位于中游制造板块,不仅受益于国际上相对较低的能源成本,且受益于“十四五”稳定制造业比重的政策导向。

此外,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五年规划导向也可辅助判断哪些国企会最受益。“十三五”强调供给侧改革,上游资源及部分中游材料国企ROA自2015、2016年开始修复,“十四五”强调稳定制造业比重,当前制造业民企相对国企ROA走阔已有约4年,有望迎来触底反弹。

(3)盈利规模已具备优势且分红率有提升空间的非金融类央企,如煤炭、石油石化央企等,包括:$中煤能源(SH601898)$、中国神华(601088.SH)、$中国石化(SH600028)$、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海油(600938.SH)等。

★概念炒作风险高,请务必谨慎参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