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几篇《深港通高持仓观察》,很快要轮到了美的集团。这种长期情人,基本面大家研究的都非常透彻,没什么可说的。但实际上,影响美的集团的不是基本面,更多的是预期以及市场偏好引发的估值变化。

前两年的热点——电新、CXO、半导体、信创等,我都是错失的,不符合我的投资理念的钱不挣。电新、CXO、半导体估值高企就不说了,公司经营现金流良好,但所有盈利都拿去新建固定资产、扩充产能,自由现金流负数;这样的公司,最美好的结局是像当初海螺水泥一样,在经历持续扩张后,经营现金流稳定、投资现金流下降,从而成为现金奶牛;也有负面教材,类似华夏幸福,利润表快速增长,妥妥白马股,但自由现金流持续负数,杠杆扩张,最终行业景气度下滑,固定资产、存货无法变现、无法归还银行贷款,突然从白马变成了资不抵债,走向破产。


(相关资料图)

$美的集团(SZ000333)$,2013-2022,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9.03亿、94.77亿、109.11亿、134.93亿、156.14亿、200.58亿、227.24亿、246.15亿、259.29亿、240.66亿(2023Q1-Q3),连续增长无一下滑,2014-2021(2013年吸收合并,业绩存在并表,以2014年计算)扣非利润复合增长率13.40%,2023Q1-Q3同比增长6.7%。最近6年分红874亿,目前市值3658亿,6年分红是目前市值的23.89%。最近6年扣非利润1465亿,经营现金流2117亿,构建固定资产等支出304亿(极低)。账面有息现金(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为-24.6亿,主要是盈利能拿去分红了、没存下来,不过这点有息负债只是每年利润的不到10%,没什么压力。公司已经是世界级的家电企业,一致预期未来能够相对低速的稳定增长。

$伊利股份(SH600887)$,2013-2022,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2.01亿、37.68亿、40.18亿、45.27亿、53.28亿、58.78亿、62.68亿、66.25亿、79.44亿、75.81亿(2023Q1-Q3)。连续增长无一下滑,2013-2021年扣非利润复合增长率15.33%,2023Q1-Q3同比增长0.4%(疫情影响)。最近6年分红367亿,目前市值1911亿,6年分红是目前市值的19.20%。最近6年扣非净利润442亿,经营现金流712亿,构建固定资产等支出393亿。账面有息现金为-19.8亿,和美的集团同理,盈利能拿去分红了、没存下来,不过这点有息负债只是每年利润的20%出头,没有什么压力。乳王,地位稳健,一致预期未来能够相对低速的稳定增长。

$丽珠集团(SZ000513)$,2013-2022,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62亿、4.63亿、5.38亿、6.82亿、8.20亿、9.47亿、11.92亿、14.32亿、16.27亿、15.09亿(2023Q1-Q3),连续增长无一下滑,2013-2021年扣非利润复合增长率15.01%,2023Q1-Q3同比增长12.22%。最近6年分红49.4亿,目前市值330亿,6年分红是市值的14.97%。最近6年扣非净利润82亿,经营现金流115亿,构建固定资产等支出43亿(前两年建疫苗生产线,临时性多花了一些)。账面净现金62.5亿(实际上更多,因为母公司大额现金,负债多为51%控股的立柱单抗所借,并表后看起来负债较高)。公司有十年期的合伙人激励计划和期权计划,未来5年每年也有几个大品种问世,预期未来能够保持15%的复合增长。

本篇就想谈一下,中低速持续增长+自由现金流良好+资产负债表稳健的企业,估值下限在什么位置呢?比如美的集团2022年9-11月,从56跌到40.09,是什么支撑大家敢于在40多抄底呢?

对于这类企业,有的标准定价模型,DCF估值。每年的自由现金流进行折现,计算现值。假设企业的未来1-n年的自由现金流为D1、D2、D3……Dn,假设折现率为恒定的r,那么未来n年的现金流折现到现在的公式:

但总感觉,DCF估值还是有一定瑕疵的,举个例子说明:

假设有ABC三家企业,经营利润一模一样,只是分红策略有差异:A企业一直把盈利的现金放在账面上活期(假设活期利息低的可忽略不计),等到第10年才一次性把10年利润全部分红;B企业每年把盈利的50%分红掉;C企业每年把利润全部分红。

如果按照DCF估值方法,这三个企业的估值应该是一样的,因为自由现金流都是一样的,只是分红策略不同。但,高分红的,公式里的折现是给投资者的折现(投资者获得了这个折现率);不分红、低分红的,这个折现率是公司自身的折现率、投资者没有获得这个折现,对于投资者而言,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说,我纯粹贷款买股票,假设每年都在高分红,我可以利用分红归还银行贷款的利息;但假设每年不分红,我需要每年新增借款归还银行贷款利息、或者卖出一部分股票归还银行贷款利息,前者我需要背负利滚利,后者我股票越卖越少。

当我们把考量的准绳从市盈率—>自由现金流—>分红率后,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释了。

我认为价值的绝对下限,分别在于保险度和投资者预期盈利。

(1)保险度:分红股息率接近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这意味着投资者哪怕是贷款炒股票,也不会因为需要归还利息而被迫卖出股票。同时也意味着,具备产业并购价值。

(2)投资者预期盈利:投资者进入股票市场,预期的收益也不是获取个国债利率,上市公司的信用度是远低于国债的;此外,由于股价的波动,需要提供一些风险补偿。一般投资者预期盈利理想值为15%吧。预期盈利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股息率,二是股价的上涨。我们做一个假设,当股息率高于一年期贷款利率时,估值不会继续下探,在这种前提下,股价的上涨取决于业绩的增长幅度。

我们用这个角度来衡量40块钱时的美的集团:2021年,美的集团分红为1.7元,股息率4.25%,和一年期贷款利息4.35%基本类似。疫情三年,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3%、5.3%、6.7%(2023Q1-Q3),未来三年,券商一直预期增速在10%左右,这个数据是基本靠谱的,那么股息+增长,得出的预期盈利大约在14%左右。因此,40块钱的美的集团,处于价值的绝对下限边缘。

我们再用这个角度衡量丽珠集团:2021年,丽珠集团分红1.3元,股息率要达到4.35%,股价约为30元。疫情三年,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1%、13.7%、12.2%。公司期权激励、合伙人计划约定增速15%,此外公司每年研发费用过10亿、未来每年都有2-3个大品种问世,因此我们保守一些、认为增速可以达到12%吧,30元的丽珠集团,股息率+增长=16.35%,处于价值的绝对下限。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方法,只是针对于:资产负债表良好、自由现金流良好、预期可以稳定增长的上市公司(通常集中于消费类)。

比如说,钢铁股,周期性强,且普遍账面高额有息负债,盈利多少年还不了贷款;比如说高速股,账面普遍高额有息负债,同时护城河不深,一旦周边新修高速公路,面临利润下滑。这些因素,导致未来的业绩存在周期性或不确定性,需要额外的收益补偿。

@今日话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