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语音版

硅谷银行:1983年成立,主要服务于科技型企业,成功帮助过Facebook、twitter等明星企业,目前全美第16大银行。

硅谷银行的资产规模为2120亿美元,主营业务也相对小众:主要是为科技相关的创业公司提供传统银行业务和风险融资。据报道,美国将近一半由风险投资支持的科技和生命科学初创企业,都和SVB建立了银行关系。这次的暴跌,除了对本身金融系统的伤害非常大,对于相关的科技,生命科学的领域的融资或许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资料图片)

(1)负债端:吸收的公众存款(核心),其他长短期债券;

(2)资产端:国债,公司债,贷款业务,股权或者其他类债的衍生资产;

银行的利润的核心来源:借短贷长,赚取长短端的利差;提供服务,赚取服务费。一般来说,大家不太关注负债端的情况,因为只要利率高,总能融到资金的,尤其是中大型银行,大家更多关注衍生产品价格的变化带来的质量的问题。就像,大家在分析中国的上市银行的时候,尽管会去测算平均的融资成本,但是更关注商业银行的质量,比如坏账率,银行贷款的期限等等。

比如某银行:100美元购买2%计息的10年期美国国债,准备拿到期,每年能收2美元利息,10年后本息一共120美元,如果按照持有至到期核算的话,账面可以这么进行,不论国债价格涨跌。

但是,如果中途持有2年,因为美联储大幅度加息,银行急需要资金,可以把这笔国债卖掉,但是由于这个时候利率已经大幅增加,可能这个时候,国债只值80美元,那么这笔投资只能收回去84美元,但是账面计算的是104美元,实际上就形成了20美元的亏损,这笔亏损在出售的时候要计入当期的利润。

核心在于资产负债端同时出现问题:出于资金需求,抛售资产,大幅亏损

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数据,由于利率上升,美国银行业在证券持有方面已经存在6200亿美元未计价损失,这就意味着,我们看到的银行资本金可能远远大于真实的情况。

如果美联储把利率提升到5.5-5.75%甚至6%,并且维持更久的时间,可能会有更多的中小银行保险公司,迫于流动性的压力,必须要出售其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无论是股权还是债权的,亦或者是其他衍生金融资产,这会带来这部分金融资产的价格重估,从而大幅度的计提损失,引发挤兑,形成流动性冲击。

近期美国的末日期权或者零日到期日(合约24小时内到期)期权非常火爆,大家进行疯狂的进行方向对赌,这种期权几乎没有时间价值,挂钩某一个股票或者指数进行交易,这其实带来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

凭感觉,硅谷银行不会是最后一家出问题的银行,除了美国以外,欧洲的问题也非常严重,甚至是还没加息的日本,面临更大的杠杆问题。

$第一共和银行(FRC)$$硅谷银行(SIVB)$$山东黄金(SH60054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