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在投资理念上下功夫,这种心法上的提升当然是有价值的,但也有不少人走入了一个误区,以为学习了各种理念,自己的思想境界高了,投资业绩就会好。

投资毕竟是一种商业行为,一切的基础,都在于对所投资标的的研究和认识。只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研究行业、企业和产品,才能让你拿住那些优质公司。而每天默念各种语录,告诉自己要坚定持有伟大企业,却根本不清楚自己所持有的企业,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这本身不是拿得住拿不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你所持有公司,可能早已不是你所理解的模样了,持有到最后的结果,反而可能会变成一个灾难。这几年,有很多白马股的股价都回到了几年前,有的甚至回到了十几年前,它们仍然是行业翘楚,品牌仍然家喻户晓,但却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亏损。


(相关资料图)

其实,有些人热衷于学习这些理念,只是因为自己缺少企业研究能力,但还觉得需要学点什么,便专注于心法的学习。如果把投资需要的能力按照100分来算,我的理解是投资理论最多占20分,市场实操经验占10分,剩下的70分还是在对企业、行业和经济环境的理解上。

为什么只给投资理论打20分,因为当做一个学问去研究这些理论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这些经典理论结合到自己的实战中,这才是最大的困难所在。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对企业有了足够深入的认识,他自然会远离那些泡沫,自然会相信价值,自然会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

而如果一个投资者对自己的持仓企业理解并不到位,每天靠背诵大师语录来安慰自己,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有些功夫可以靠悟性来提升,而有些功夫只能老老实实脚踏实地,通过日积月累的沉淀来一点点进步。价值投资的理论大部分来自于巴菲特,但我们看到那位90多岁的老爷子,坐在股东大会的发言台前,连续几个小时所讲的,只有很少比例是投资理念,绝大部分时间里,他谈的是产品、是企业、是市场、是经济环境。

有些功夫是笨功夫,偷不了机、取不了巧,那些总想得到一个诀窍,以为这样就可以关闭账户,让资金自己去赚钱了,这样的思维就有些理想化了。我们在雪球上经常见到一些谈投资逻辑的文章,最常见的就是长期持股收息会有多大的收益,和用净现金流折现来预判公司的价值,很多人都以此为圭臬。

这些方法确实不错,但所有的前提都是你对企业的理解要到位,否则你想赚的是股息,但最后可能连本金都亏掉了;或者你的折现率算的精确无比,但企业的盈利空间却越来越小。

我们看到过去十年中的一大批白马股,近年来股价的表现都不是很好,相当大比例的股票,都没有超过2017年的高点。很多投资者的心法和方法都没有问题,信仰和执行也都很坚定,但现在的环境变化太大。

过去十几年靠房地产带动的行业,未来很长时间都不会再有曾经的增速了,有些甚至已经触及了天花板,如果没有海外市场的大力发展,规模萎缩只是时间问题。很多人以为过去是靠自己的能力在赚钱,实际上他只是站在了房地产的快车上,车速慢下来的时候,才看清楚自己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我们都处在一个历史性的拐点上,很多过去的成功经验,就是未来的亏损之源。少谈理论多看现实吧,不是一个时代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