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特达因是一家主营儿童药的研发、生产、销售企业,核心产品伊可新,产品功能:儿童营养补充制剂,经营历史20余年,目前年销售额超过20亿。在国内OTC药品中,达到这个销售规模的品种屈指可数。另有补钙、补铁、补锌和儿童治疗类的产品群。

经营模式:企业致力于打造产品品牌,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伊可新小葫芦成为儿童妈妈家喻户晓的大品牌,妈妈们必选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以伊可新品牌带动公司其它医药品种形成规模。

研发模式:公司建立了北京和荣成两大儿童药研发基地,研发人员近200人,确保每年一两个新品种上市。


(相关资料图)

生产:公司在山东荣成建立制造基地,两大生产车间,目前产能满足40亿销售规模。

销售主要通过药店销售,产品推广通过儿童专家渠道推广产品,在网络上通过儿童教育推广自己的品牌。对下游的销售先款后货,确保公司有良好的现金流。

公司带头人杨杰经过二十年致力经营,达因药业目前生产二十几个品种,销售规模超过20亿,年净利近10个亿。产品综合毛利率86%左右,销售费率23%左右,净利率达到50%。ROE超过20%,是一家标准型创造现金奶牛的公司。

投资华特达因的起因:以前一位朋友说这家企业不错,一直也有关注,就是因为估值贵没有买入。2019年,因生产线后端包装环节出现问题,不能生产合格产品,设备是意大利设备,老外干活效率极低,耗用大半年时间才修好,期间造成生产中止、终断断货,结果当年业绩大幅度下滑,同时二级市场股价大跌。这时我想不就是设备问题吗?总能修好,实在不行就另更换一套,能确保生产合格产品就行了,这是多大的事啊,股价跌成狗,当年持有华特达因的48家基金跑的一家不剩,我想这不是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吗?于是开始详细研究跟踪,笔者曾半夜11点半蹲在厂区门口数夜班上下班人数,以确保公司生产已经进入正常状态,随后在低位时买成第一重仓股。

持股四年多的时间,公司也总是问题不断,由于历史原因,上市公司仅占有药业公司52%的股权,大股东变更、环保业务剥离、上市公司总经理变更、大股东董事长、总经理换届、上市公司内部不和谐,长期股权激励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近几年新生婴儿大幅减少,从放开二胎政策出生1700万下滑到去年960万,大多人不看好公司未来,所以二级市场给的估值一直是二十倍左右。按照杨杰总的说法,你不看好我没关系,我用业绩证明给你看,过去四年,公司销售额增长近1倍,净利润也从当年2亿多达到去年的5.27亿。公司的年取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从2019年的2.44亿增加到2022年的11.96亿,增长近5倍,有些人只简单关心净利润,现金流才是公司经营的最核心的指标,净利润可以调节,现金流不能。

由于宏观层面的影响再加上公司面临的各种问题,期间机构投资人特别是公募基金像走马灯一样频繁更换,二级市场无论经营结果如何就是给你低估值。我相信那句话:今天你对它待搭不理,明天它让你高攀不起。

华特达因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都不是问题,都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公司治理的问题随着大股东的变更,目前已经有极大的进步,公司的主营业务由原来环保药业变为药业为主营,环保已经剥离出上市主体,杨杰也成为上市公司的核心领导。公司也由内部不和谐变的协调统一。剩下的就是少数股权的收购、长期股权激励和其他业务的剥离工作。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出生婴儿降低对公司销售不利,那为什么过去五年在新生婴儿快速降低,而达因的销售规模会快速速增长,过去五年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过去几年公司核心产品渗透率还低,0-1岁渗透率从五年前的不到20%做到目前的30%,同时扩大儿童服用年龄,由原来的0-3岁扩大到0-6岁,目前0-6岁的综合渗透率仅有7%。

新生婴儿的结构,原来一胎渗透率低,二胎政策放开后,一胎占比50%多,二胎占比40%多,三胎以上占比近5%,原来一胎较难渗透,由于公司已经积累大量的一胎客户,二胎及多胎客户只要原来一胎服用达因产品,二胎及多胎自然转化为它的客户,继续服用达因的产品。

年轻妈妈素质提高和城市化便于提高渗透率,原来大量农村孩子妈妈在农村是很难成为达因客户,现在年轻妈妈在农村的已经极少,绝大多数都在县城和地级市买房,家安在了城市,转化为城市人口,这样妈妈们便于接受新生婴儿护养信息,便以达因市场推广。

互联网的运用:目前互联网发展到这个阶段,年轻妈妈都已经通过互联网查找育儿知识,达因过去几年就是通过专业网站与各地儿童专家联合普及育儿知识,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快速扩大公司产品渗透率。

产品提价,由于公司强大的品牌力量,公司有绝对的定价权,再加上服用达因产品费用极低,原来每天1元即够,2022年三季度,公司对旗下产品提价6%,业绩会反应到2023年的毛利率上。

通过研发不断推出新的品种,达因有近200人的研发队伍,通过二十多年的持续投入,已经研发出近20个新品种,过去五年新品种的销售为达因销量提供了支持,但仍处于推广早期推广阶段,这些品种在未来几年会快速放量。杨总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多次提出通过研发不断投入,确保每年1-2个新品种上市,前几年的确做到了。

以上就是达因在新生婴儿快速下降的情况下为什么公司销售却快速增长的原因,那么未来达因药业还会继续增长吗?首先从中国新生婴儿数量来分析,问一个问题,中国新生婴儿还会继续降低吗?笔者认为中国新生婴儿过去两大年大幅幅降低和国内疫情防控有重大关系,疫情的原因,大部分已婚夫妇肯定不想怀孕生子,与生育率最低的日本来相比,日本总人口1.2亿,2022年新出生婴儿86万,中国总人口是日本的11倍,新出生的婴儿960万,日本老龄化比较严重,适龄生育人群的比例肯定低于中国,那么中国的生育率就远远低于日本,也就是说中国目前是生育率最低的国家,随着国家对生育政策刺激,我认为国内生育率已到最低点,不会再降低。笔者认为中国未来若干年新生婴儿出生1000万以上是大概率事件。生育率降低的问题不再是制约达因药业成长的因素。其它过去五年渗透率快速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目前中国儿童服用伊可新0-1岁是30%,0-6岁是7%,公司目标是0-6渗透率达到20-30%之间,核心产品仍有极大的市场空间,非核心产品也会快速上量,新研发的品种仍会不断上市。只要公司品牌在,任何因素都阻挡不了公司的长期发展,品牌是公司的第一核心要素,核心产品伊可新年轻妈妈每天花费不到2元的成本,确保了儿童的健康,妈妈们买了个安心,还有比这样的产品更有刚需的吗?上述因素证明达因药业依然会按照过去五年的增长逻辑继续增长下去。

了解到这样核心的信息,你还会人云亦云、一知半解的说新生婴儿下降,达因快不行了,要不市场给它估值那么低的奇谈怪论吗?

根据公司的长期规划:核心产品伊可新仍有3—4倍的成长空间,其它产品过亿销售会有3-4个,销售规模在几千万的治疗品种会层出不穷。目前公司账面上躺着近30亿现金,2023年底会达到40亿,少数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会并购一些优质的儿童医药品种,未来十年,达因药业百亿销售规模不是梦!

反观那些在2019、2020股价炒上天的赛道股,市场命名各种茅,海天、金龙鱼、恒瑞、片仔黄、伊利股份、通策医疗等等,如果听股评家媒体忽悠,高点买入,别说赚钱,5年能解套就算烧高香。你一生能有几个五年?今天看一篇帖子,一位球友写到:2018年高位买入伊利股份,持有5年,仍有5%得亏损,这哪里是长期投资,是长期等待解套。以上所述都是中国最优秀的现金奶牛企业,PE估值炒到70-100多倍,股价早就透支了未来多年的业绩增长。就连极品企业茅台也不例外,如果70倍估值买入,解套起码也要等五年。然而华特达因无论企业的质地,还是它的成长速度和分红能力一点不比这些茅差,市场只给20倍PE的估值,有什么理由不持有它呢?

过去几年价值投资者崇拜林园,把林园的话当语录,林园曾说,我只买贵的,便宜没好货。这句话没错,但有前提条件就是企业在成长的初期去买,没有问题,通过企业快速成长能消化企业的高估值,但是如果企业到了相对成熟期,每年增长只有10-20%,这时候再去买高PE的股票,你必然会赔死。看看林园国去两年他的基金业绩还有那么牛逼吗?随便上网搜一下它的基金情况,都是2021年以前的评论,为什么这几年销声匿迹了呢?

本人从事投资二十年,从不喜欢大牛市,因为牛市没有便宜股票买,牛市会快速消灭大批社会财富,投资一个企业市场给合理的估值最好,这样你才能长期持有,一旦被吵高,长期持有者会有变现的冲动,做不到长期投资的效果,这也是喜欢华特达因并长期持有它的原因,它每年都保持30%以上的增长、20倍PE的估值,PEG不到1,连年高分红,有什么理由卖它呢?

今年就等它少数股权的收购,收购完成后,总股本由目前的2.34亿变成4亿,2023年至少12亿的净利润,用不了五年20亿的净利润指日可待,这样500亿市值的公司还远吗?

基金从业二十载于2023、3、12

推荐内容